「陪伴,是最好的支持」
十六歲那一年,因為蒼白(目)的青春,開始了第二次的高一生涯。先是一群狗黨們下課後流連電子遊藝場,再來則是唱歌、打保齡球、鬼混,飽食終日、言不及義。
老爹說:「下了課沒事,就來教會吧!反正有團契教室,要自修就自修,不自修來這邊聊天、下下棋,待著也不花錢。」我們便開始在教會晃來晃去,有一搭沒一搭的翻書裝用功,而大多數時間則是把教會當個鬼混的地方鬼扯、瞎哈拉,到每天晚上的十一點多,陪老爹吃完宵夜後,才百無聊賴的各自回家。
十七歲那一年,在某次家母與繼父的爭執中,我便再也沒有回家過了。在外過著短暫的租屋生涯,並一邊靠著母親的些微接濟與打工為生。
幾個月後,老爹說:「教會遷移新址,舊的教會還有一兩個房間,不如就來教會住吧!順便幫教會看看家。」從此我便搬入教會舊址,一邊對青春覺得荒廢,一邊準備著希望渺茫、前途無定的聯考,直到後來到考上車尾的學校,到台北唸書為止。
二十二歲那一年,還在猶豫著就業與服役的大五生涯。忽然接到老爹的電話,告知母親與弟弟車禍的消息;匆忙慌亂的搭飛機趕回嘉義,才發現老爹已經打點好一切就醫程序,母親與弟弟也都獲得治療與安置。中間,老爹帶著教會的長執來關心與探視,並且幫母親禱告、在床前唱著詩歌,給了驚慌的母親,許多安慰的力量。
不久後,老爹又說:「回來教會幫我忙吧!這樣也可以就近照顧媽媽跟弟弟。」至此,開始我當教會幹事的生活,而這時候我還沒受洗,在教會會友眼中,甚至連慕道友的身份,都不是很稱職。
(攝於 2003年 老爹鳳山教會就任)
在這些日子裡,只要有任何一句:「來接受信仰吧!」,當時叛逆敏感的心中,就會激起反抗,覺得所有關心都帶著傳教目的,而走上與別人期望完全相反的道路。
但是老爹沒有,只是陪伴,卻給了當時一個孩子所需要的、僅有的支持。那時我甚至覺得無關信不信仰,教會因為老爹,而有一份很像很久很久以前感受過的,「家」的感覺......。
↓ 占星稿件存檔區 ↓

- Jun 21 Mon 2010 00:07
起居注:給敬愛的父親形象 - 鄂主常牧師(上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